今年電影和電視板塊,在這里簡單介紹。
電影的題目是從第30題到35題,這是單選題。從影視來講,跟往年比多了一點。但是如果大家經過認真的準備可以拿到比較高的分數。30題講到了特寫的問題。在影像世界中,“特寫”主要是指什么?A,整個人的全部身體,B,人的整體和周圍全貌,C,肩部以上頭像和被攝體局部,D,膝蓋以上或場景布局。答案是C,它符合特寫的定義。因為這屬于電影構圖中非常重要的基礎的概念,所以強調大家一定要把遠景、近景、中景、特寫、全景都要掌握好他們的定義和區(qū)別,如果認真的看這些定義的話,就很好選了。第四個膝蓋上屬于中景的范疇,所以這比較容易選擇出來,難度應該講不大。
31,電影的物質基礎包括三個層面:透視成像、視覺暫留和什么?A,色彩多樣,B,視聽融合,C,多重聲效,D,畫框限定。這是出現在電影學第一部分就講到了,答案是B,視聽融合。如果這個記憶大家沒有太牢的話,可以采取排除的方式來選擇,比如說色彩多樣,我們知道電影早期是沒有顏色的。多重聲效,早期的電影是沒有聲音的。畫框的設定不單單是電影概念里的,美術也有畫框,所以視聽融合是最代表電影方面的特點。
32,電影中的“拉鏡頭”是指,答案是A,攝影機沿著光軸方向后移拍攝。這個難題也比較低,是送分的題。光軸是指鏡頭朝向的方向,虛擬假想當中的軸線。只要是能夠理解“拉”字的意思,這個題是沒有問題的。第二個選項是“移”的定義。C,是升降鏡頭。D,是跟“拉鏡頭”相對的“推鏡頭”。這是我們應該掌握的,最基本的電影里的術語。
33,在電影中,“聲畫對位”指鏡頭種聲音所負載的信息與畫面呈現的信息之間在什么上相互關系?A,內容與情緒上的一致,B,聲音與畫面協(xié)調。C,內容與情緒上不一致,D,聲音消失畫面突出。根據聲畫對位直接的定義來講,肯定是C,內容與情緒上不一致。內容和情緒上一致,就不再是對位了,而應該是聲畫合一。為什么選B有問題呢?我們多次講,“對”應該是對立的感覺,所以不對。至于說聲音消失,畫面突出,就不存在聲音的信息了,沒有聲音信息,你跟什么對位呢?這也是明顯不對的,這個選項是湊選項的意思。
34,20世紀50年代法國著名的“新浪潮”主要代表人物是,A,格里菲思,B,愛森斯坦,C,梅里愛,D,巴贊。答案是D,巴贊。這里只有兩個法國人梅里愛和巴贊,但是梅里愛是草創(chuàng)時期的,所以是巴贊。
35,在電影中平行蒙太奇是指,答案是A,兩條或兩條以上不同時間空間的情節(jié)線索并列出現、分別敘述。主力重點是看A和B,先看分別敘述,就是先講這條線索,再講另外一條線索。如果是順序序列的話,這個順序你怎么界定呢?如果有順序,講是同一時間內的不同空間的感覺,符合交叉的定義,當然這個有點難度,因為在平行和交叉的問題上,理論界在使用的時候并不是很嚴謹,但是在這,如果我們仔細看,B選項里的交叉出現,如果我們來出題,肯定不會再蒙太奇里定義,因為這樣容易出現混淆。C表達的意思是線性蒙太奇的感覺。
36,根據四大名著的電視劇,最現于1985年播出的是,答案是《西游記》!都t樓夢》87年,《水滸傳》《三國演義》都是9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這個題考的是電視史發(fā)展的問題。
37,數字化電視始于什么年代?答案是C,20世紀90年代。在這四個選項里,我們大家可以根據自己人生的經驗回憶一下,我們身邊什么時候出現了數字化的設備,直接想到的是VCD,是上世紀90年代,也是那個時候,我們的電視播出信號,包括設備,慢慢轉向了數字化,只是剛剛開始沒有感覺到,大家只要對VCD有印象,很容易選出是上世紀90年代。
38,影視畫面中的“低調”攝影指什么?C,畫面深色暗調。這個題注意是影視畫面,如果這個題目只談電影,題目里只出現電影字樣的話,這個題是考察電影的單元,如果是影視是考察電影和電視的。“低調”是指畫面比較暗,色調比較深,根據這樣的定義我們來看只有C。
39,3D電視主要是指什么?A,高清晰深度電視。B,三維例題圖新電視,C,寬屏幕電視,D,手機電視。這個題目應該說是送分題,高清電視一般是高清晰的數字電視,至于寬頻和手機明顯不可能,只要大家對3D的觀影有印象和經驗是沒有難度的。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多選題,電視和電影各有一道。
[1] [2] 下一頁